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十句杀人(1 / 2)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楼天宝想见见楼主。

  她不一定能直接问出楼顶的红旗,但至少能见到楼主本人,这样以后也有了目标。

  谢允道:“你……要见楼主?”

  楼天宝抬头看了谢允一眼,没有直接回答他。

  “好吧, 那你多小心。”谢允叹了一声, 拍了拍她的肩膀。

  楼天宝迈步走到池水边, 探出左手伸入狭窄的河道, 拿起了其中一只纸船, 展开抹平,阅读上面的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楼天宝皱了皱眉。

  这不是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的经典题目。楼天宝挠了挠头, 拿过纸笔开始计算。

  她是在手上写的,背对水池, 三下五除二算了出来。

  其余人都站在水边看各位有门第的公子解题, 楼天宝便将答案递交给了一旁统计的小二。

  答题过程中, 小二会按照题号看答案是否正确。如果正确, 小二不会喊交答案的人, 如果回答错误, 小二便会大声报出答错者的名字。

  楼天宝不等小二查完, 直接返回水池边,再捞纸船打开,看里面的题目。

  这一回是“板凳鏊子问题”:一百条腿都朝天, 问几个板凳几个鏊子?板凳和鏊子(烙饼用的, 有三条腿;板凳, 四条腿)一共三十三个。问几个板凳几个鏊子?

  楼天宝这算是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和“数”有关的题目。这逸仙楼的楼主也是狠人,给文科生考理科题,那不是直戳人短板嘛。

  好在楼天宝的脑子里还有计算公式,调出来直接算就行。草稿不能留着,她写完就让拂冬拿去处理了。

  再下一题是“一百馒头一百僧”: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道题设一个未知数x就能解答出来。

  接着是“牟合方盖”,这是一道几何题。

  算了四十道题,那统计桌上的小二连绵不断地叫人名,淘汰了不少人。

  楼天宝抬头看了了看,还剩一半左右。上京城里读书人的素质还不算低。

  仔细看周围那些被淘汰的人,他们好像往这些还未被淘汰的人身边聚集而来了。

  楼天宝看了下自己的答题数目,于是将自己答题的速度放慢下来。

  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自己一马当先,引起别人注意。那统计台上每个参赛者名字前都有“正”字统计,她名字面前的正字已经很多了。

  况且,不知为何,这狭窄河道里纸船上的问题开始重复了,她准备等新的题目。

  做了放慢解题速度的打算,楼天宝便不急着做计算了,而是走到一旁,拿了一只肥美的山阴母蟹,兑了一小碟姜醋,到了一旁吃螃蟹。

  谢允已经吃好了,他过来的时候,楼天宝正将半只螃蟹的蟹黄往那醋里沾。

  螃蟹是极肥美的母蟹,蟹黄占了蟹体一大半,掰出来就是黄澄澄的,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那蟹黄的黄油肥而不腻,淌到手上还觉得是润肤的油水。

  楼天宝拿的这只还是刚出锅的,蟹黄上蒸腾着股股热气,她一口咬下去,满嘴生香,满嘴流油,和身旁那群抓耳挠腮回答问题的举子们形成了强烈反差。

  谢允错愕极了,他带着拂冬走来,问他:“你败了?”

  楼天宝摆摆手:“还没呢,先吃个螃蟹休息一下。现在河里出来的题目都是刚刚回答过的,我等下一批问题。”

  拂冬说:“保哥儿也真是好兴致,周围吃吃喝喝的举子都是败落的,您也不着急被人赶超了去。”

  “不怕。题目的数量他们控制好了,现在计算的题目已经出完,可能要换下一批题目了。”

  谢允去河道边捞了几个纸船,果然出现了重复的题。

  拿给楼天宝,她也说自己回答过了,就算有没回答的,她做完也没有拿去上交,而是继续吃螃蟹肉。

  蟹肉雪白甘美,空口下去仿佛吃甜肉,沾了醋味道也格外好。

  连吃两只,就听河道边有人说:“题变了!题变了!”

  楼天宝丢掉手里的螃蟹腿,往河道边走,伸手捞起纸船。

  果然是不一样了,这一次题目变成了飞花令。

  纸船上的意思是,捞到什么数,就从过往诗人的诗句中找出含有对应数字的诗。

  旁有人说:“这也和数有关?”

  “当然有关!你没看到纸船上的要求吗?拿到的纸船上标什么数字,你就按什么数字回答诗句,以量取胜。”

  之前是拼头脑,现在是拼速度。

  有背诗背得厉害的举人哈哈大笑,他们立刻去抢水里的纸船。论背诗,他们可是从小背到大,不就是飞花令么,这太简单了!

  楼天宝对拂冬说:“快来帮忙,尽可能从水里捞纸船出来,能捞多少捞多少,我现在答了六十道题,再给我捞四十个纸船!”

  拂冬一下明白了她的意思,这是要捞满四十个纸船,快速答题,冲到一百为止。

  她拿过一旁的空盘,开始将水往自己这边拨拉,尽可能拉近周围的纸船。

  谢允也过来帮忙,两个人一起抓纸船,而楼天宝则敲了敲早先放置入耳道的耳机,她说:“好了,现在我需要一些有对应数字的诗句。”

  “明白了,我这就给你开搜索系统。”耳机里的001立刻回答她。

  楼天宝从桌上拿过毛笔,取了一卷白纸铺到地砖上,也不管地砖平不平整,会不会阻碍别人的道路,有人没有在看自己,她抓起纸船,展开看题。

  “第一个,行令‘九’。”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001迅速回答。

  楼天宝记得这诗句,001不过权做提醒。001说完大概十秒,她便已经写完。

  “第二个,行令‘一’。”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第三个,行令‘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