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322节(1 / 2)





  京城百姓开始还私下嘀咕两句儿子把爹关了之类,没过俩月,谁看这些供奉不觉得新君哪怕是纂位这也算厚道了呢?于是风向又转到“陛下真是个孝子啊!”尤其是南方的惨状终于终到了京城,京城百姓也觉得,哦,那请上皇退个位也不算太过份了,只要以后京城还这么繁荣就行。

  听听,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当着群臣的面,章嶟也不太敢当面发难道,不得不说,当着他的面绞死吴宣给了他极大的心理阴影。没人撑腰的时候,他就怂。全程,都由父子二人身边的宦官代说了台词,一个说你要治理好国家,另一个说,您要保重身体。

  终于,把这一场所有当事人都不开心的“朝贺”应付完了,父子二人终于可以分手了!

  儿子一走,章嶟就恨恨地骂了出来:“什么国之栋梁,都是小人!昔年拜我时,是怎么歌颂我是圣天子的?!现在又是怎么对我的?!”

  谢皇后陪他住得够够的,她是大家闺秀家教颇严,是个能坐得住的人。别宫地方不小,照说该舒心的。可这同居人实在太拉胯!章嶟还在抱怨,谢皇后就噎了他一句:“他们称颂你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对他们的?”

  说完,也不管章嶟,自召了别宫的伎乐来行乐。留下章嶟独个儿坐着,阴着脸想了许久,才一扬声:“才人呢?”搂着小才人,他也取乐去了。

  ~~~~~~~~~~~~~

  章硕回到宫里就没有这么清闲了,他得看着女人们打牌,给她们发点彩头。看了几天牌,官员们还在放假,章硕在宫里又把那本集子看了又看,接着,命人找出来历代明君的本纪拿来看。

  都是不得要领。

  本纪这玩艺儿,通常都是记些大事!一些帝王的言行之类,要揣摩。对章硕来说,它又太零碎了。章硕从小不是按着太子的标准来培养的,一时半会儿哪能揣摩得透呢?

  看了几天不得要领,干脆把容逸请了来,向他请教为君之道,我要做贤君该怎么做?

  容逸答:“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纳,善于纳谏。”

  对章硕而言,这话是“正确的废话”,说了跟没说一样!谁不知道要亲贤臣远小人?贤臣小人的标准呢?具体该怎么做?让我自己去揣摩,再错了呢?上皇照着先帝的规划来做都能做成这样,我再做不好呢?

  他要求再具体一点。

  容逸想了一下,说:“行王道,教化万民。”他目前的政见主要是开学校、开民智之类,不过因为天灾人祸的给耽搁了。不过他给章硕出的这个真是一个十分安全的主意,章硕一个新手,动别的容易出错。办个学校,收好名声,总不至于出大问题的。

  章硕觉得不太满意,又召了霍云蔚,霍云蔚认为,把章熙留下来那个规划办完,就足以称为圣明了!绝对是盛世的缔造者。

  再问赵司翰,赵司翰认为,天子是天下的表率,您得先守礼,可不能跟章嶟似的随心所欲。您只要照着礼制来,不出错,就很好了。看出来章硕不是很满意,他又解释说:“世间能做到这一点的帝王是极少的。”他学问极佳,扳着指头给章硕数了一下,从古至今的皇帝,有杀父杀兄的,有宠妾灭妻的,有无故废后的,有宠信奸佞的,有枉杀功臣的,有废长立幼的,有废嫡立庶的,有奢侈享乐的,有穷兵黩武的,有荒淫无道的,有压榨民力的……等等,还有些人能拼了老命把以上全都过一遍。还有些人能把我没举到的列子也都干了的。

  陛下,做臣民的不求啥英明神武,您做个正常人就行了。

  听得章硕也是无语,好像是有道理。但是让他什么都不做,他又有点不安,心里没底。

  问江平章,江平章因为女婿进了政事堂,自己都在躺平,想了一下,说古之圣王,垂拱而治。您要不知道怎么做,就干脆什么都不做,“垂拱”算了。

  问到钟源,钟源说:“只要您好好的,臣等别无所求。”

  延安郡王呢,章硕没问,因为这位叔祖实在不像是个能讲出正常道理的人。

  章硕最后问到了公孙佳——公孙佳大过年的也没消停,应酬大部分让妹妹去干了,自己还是“养病”。听到公孙佳病好了一点,进宫来看太后们了,章硕把人请了过来,向她请教。

  公孙佳隐约知道了一点章硕请教的事情,听他问起,便说:“这不是臣能教得了的。不是敷衍陛下,臣也没做过皇帝不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止是臣,天下所有人都是不能教一个皇帝怎么做好皇帝的。”

  “可总有些能够告诉我的吧?”

  “圣贤书里写了很多,赵、江、容的学问很好。”

  章硕摇了摇头:“问过了,他们讲的道理太大了,像是对的,又像是什么都没说,简直是让我什么都不做。霍相公像是有期望,可那个,对我而言,我……”

  “照着做总觉得味儿不对?”

  “不错!”章硕眼前一亮。

  公孙佳也明白这些同僚们的想法了:别再找事了,先凑合过两天安生日子吧。他们看章硕是个青涩的新手,他实际上也是,公孙佳看章硕确实是新手,但是新手与新手不同。她对章硕是比较同情的。她说:“接手这么大一个摊子,心里慌,想理得顺一些。大道理都懂,可怎么做呢?你们倒是告诉我怎么做呀!”

  “对啊!”

  公孙佳道:“先父过世的时候,我十一岁,每天都在想,我该怎么做。”

  “您可以教我吗?”

  公孙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非要解释的话——”

  “什么?”

  公孙佳道:“唔,我只能把我当时怎么想的告诉你,要怎么做,看你自己。当时府里什么人都有,旧部里人心惶惶,想什么的都有,不同的人对我也有不同的要求。我想着先父的功绩,他是将军,我呢?一个病秧子。光模仿着学,是不成的。”

  章硕点头道:“我亦如此。”

  公孙佳话锋一转:“所有人对陛下提出来的所谓谏言,都是他们自己的期望,陛下不应该把这些当做准则。”

  “有点明白了,又还是不很明白,”章硕索性复述了自己与赵司翰等人的问答,“国家那么大,千头百绪,之前天灾人祸的时候,我心乱如麻,几乎不知道能不能撑下去。看着诸卿分派妥当,好像看出来一些,又好像没学到什么。”

  公孙佳笑道:“他们这不是说得很明白吗?希望安定,希望将来有个盛世,不希望再折腾了。您知道了他们的期望之后,就考虑一下自己要怎么做。皇帝有老师,‘皇帝’又没有真正的师傅。”

  章硕隐隐抓住了什么,但总觉得还有一层窗户纸,他起身长拜:“请您教我。”

  公孙佳垂下眼,没有接话。

  章硕也不起身,再拜:“请您教我。”

  如是再三,公孙佳终于说:“陛下,坐下吧,咱们慢慢聊。其实啊,唔,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是不是?”

  “是。”

  “爱民,减赋、赈济之类,史书都写烂了,我不信陛下没读过。”

  “是读过。可是,我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