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210节(2 / 2)


  太子冷声道:“知道了,咱们去看看!”

  一群人跟着太子,往殿前一站。章昺、章明一左右站在太子身边,公孙佳站在章明的下手,岷王想了一下站在她的对面。

  无数的灯笼、火把点了起来,往这里汇集,形成了一个似方似圆的光带,将来人圈了起来。

  他们的队伍本来是有秩序的,包括公主、王妃们,也都排着序列站着。但是由于夹了燕王和纪宸以及燕王“保护”的人,这个队伍就显得混乱了。不过公孙佳是从两军对阵敌我混战里能看出态势的人,一眼扫过去倒也把情况看明白了。

  公孙佳往下看去,发现外婆等人没有在任何一方的控制之下,而是自成一团,稍稍放心。再找赵司徒,只见他与燕王站得颇近,不过看情况也没有与燕王同谋。纪宸那一边也站了不少人,不能说都是纪氏一党,只能说是更加反对燕王。

  公孙佳很想抓着朱勋的领子问一问:“您老犯的什么昏?”不支持纪宸,你也别在这个时候暧昧不清呀!

  燕王这个时候还能哭笑作态,先是作出惊喜的表情,上前两步,继而哭出声来:“大哥!我以为见不到你了!你没有被挟持吗?你到这儿来,咱们一定不叫那起子黑心的贼打你的旗号干坏事儿!”

  公孙佳上前一步:“殿下在宫中,好得很!我们禁卫会保护好殿下的!”只恨自己的声音不够大!

  靖安长公主的声音可就宏亮多了,她向外孙女展示了传说中的“贺州骂街”的威力,指着燕王开骂:“小畜牲放的什么屁?大郎在自己家里好得很!你盼他点儿好!”

  她不管别的,她外孙女儿站这儿好好的,就代表着太子没问题,燕王再这么搞,就是小贱人在犯贱!皇帝死了,她作为一个亲妹妹,难过是肯定的,本来分了几分心思在防范纪家、担忧未来上,结果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也动起手来了!自家人捅刀子,可比外人捅刀更伤她的心。

  “哎哟哟,你爹才走,尸骨未寒呐!你个小畜牲就开始了,我的好哥哥,你怎么就走了呢?你睁开眼看看呐……”

  太子却很稳得住,上前一步,手按在公孙佳的肩膀上,对靖安长公主道:“姑姑,别哭,我们都会好好的。”

  长公主哭了起来,燕王是哭不过她的,顺势收声,一抹眼泪,还是拿出在宫门口的说辞来:“大哥,外臣领兵在京师纵马又闯宫城,他们真的不是要谋反么?纪氏世受国恩,却不思效忠,纪氏为一己私力坑害安国公,纪宸虐待部下将领,刻薄寡恩,有功将世之遗孀遗属食不果腹,他们家的狗吃的却是肥肉!大哥,你还要护着他们吗?”

  章晃也为亲爹帮腔,他说又都是纪氏的“不法事”:诸如安排自己的门生、家奴做官,排挤名士、清流。在表功的时候给自己人更好的待遇,为“杀良冒功”的师括等人掩盖。又谈到了“贪墨”,克扣部下军饷、吃空饷……

  活把太子架到火架上烤着了!

  太子不喜欢纪氏,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顺着燕王的话往下讲,讲了,就等于他站队了纪氏。而燕王之前挑拨得也够厉害的,非常的杀人诛心。

  朱勋没有很明确地站在靖安长公主一边喝骂,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纪氏太恶心人了,朱勋自己就吃过纪炳辉的挤兑,要是让纪炳辉得势,那大家还能好?但是他又不大看好燕王,燕王之所以是现在才跳出来,富贵险中求,可见之前他的声望、能力并没有达到太子的水准。

  朱勋道:“燕王说话小心些!请殿下给咱们一个章程,咱们也好安下心来发送了陛下!”

  公孙佳眼前一黑,没想到朱勋在这个时候拖起了后腿!她明白朱勋的意思,燕王咱们其实是不很待见的,但是太子你,是不是得给咱们一个承诺?一个让整治纪氏的承诺?

  这个时候跟太子谈条件?

  赵司徒也呆了一呆,站出来说:“燕王、征北,你们两个闹够了吗?陛下英雄一生,你们竟在这个时候生事,还想闹多大的笑话?”他比朱勋明白得多,当然是希望朱勋能快速地把条件谈下来。但是,朱勋话说完了,太子还没动,他就不能让事情变成笑话了。

  章晃则是发现了机会,因为无论是靖安长公主的大骂也好,朱勋的谈条件也罢,都没说纪家好话。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可能不妙,但是他父子是有军中势力的,还能一博如果什么都不做束手就擒,接下来就只好由着太子作践了。他也想要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条件,至少把事情摊开了讲!

  此时拿下纪氏,他在军中的势力就能与老贺州系的平起平坐了。太子为了江山稳固,也不能马上就对他发难,那他就更有机会了。太子自家后院可不太平,儿子们必有一争,他或可渔翁得利。

  章晃道:“司徒!阿翁走了,要让他走得安宁才是。只为了粉饰太平,就假装无事发生,以致歹人得势、祸乱国家,那才是天大的笑话!我们只求一个公平!阿翁在世,我们自们就求阿翁决断了!”

  公孙佳急得要死!不为章晃,而是为这些贺州功臣!现在真不是谈条件的好时候!无他,纪氏在军中的势力还在!纪炳辉还在外面!就算太子说了,现在要纪炳辉去死,你猜,能不能成?

  公孙佳当机立断站了出来,说:“想要个说法的心我都懂!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却让太子来断案!能断你们的只有天子!陛下已经归天了!如今你们如今混乱,可见国不可一日无君!”转过身来,对着太子跪下,“请殿下即位!以澄清天下!”

  她跪下之后,黄喜跟着就跪:“请殿下即位!”

  赵司徒等人见状也跪下,钟家人更不用说,一齐跪请。接着是贺州勋贵与宗室都醒过味儿来,哪怕旁边站着燕王及其甲士,宗室、公卿们仍然是请太子即位。纪宸等人也一同跪下,声音喊得还挺大。

  公孙佳放下心来。

  眼下贺州勋贵其实是看朱勋的。因为钟祥过世了之后,钟源又出了意外,所以没有能够顺利地成为贺州功臣们的领袖。而她公孙佳呢,根基还太浅!朱勋是郡王,几十年的老将,是长辈。功臣家的纨绔二代、三代们那些服公孙佳的,见到朱勋也都怵。他们更不会完全地服从靖安长公主了。所以长公主也只有骂燕王的份儿,干不了别的。甚至靖安长公主,都不能不认为朱勋说的没道理。

  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跪下之后没能带动贺州勋贵,则太子就有可能被暂时逼到纪氏一方去了。现在,最好!

  此时,郑须又与皇后赶到了,公孙佳发现他们是被自己的人围随护送来了。皇后已经从“公孙佳真的会杀人”的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可以说几句场面话了:“大事已定,国家又有君王、丧事也有了主人,我就可以放心了。你主持吧!”

  太子召来霍云蔚拟旨,先是皇帝的丧事,让赵司徒牵头、朱勋为副,主持丧事的事宜。然后是改称呼,皇后成了皇太后。

  朱勋不大懂怎么给皇帝办丧事,赵司徒主持丧事却有一套,说:“该发明诏。还要安抚好京城的百姓……”

  他说的都是一些明面上的仪式之类,水面下的比如军队的问题,就不能公开谈论。他先是让取白布等等,百官、命妇要换装。然后是不同人服丧的礼仪之类。并没有涉及到什么东宫的人怎么升职,也没有说移宫的事儿。

  太子还揣着玉玺呢,扶着太后进殿,还命章昭:“扶长公主进来。”无论是燕王还是纪宸,他都没理,这些人却都跟着进殿了。他们带来的士卒却被拦了下来——章明回来了!他先是在宫门口把这两人带的大部分人给扣下了,又卸了他们的武器,接着安排了一回禁卫的防务,此时才回。

  回来一看,两人竟然还带着护卫,是可忍孰不可忍!章明是个时刻讲“礼”的人,之前被他们带了人来已是难以忍受,只因情况特殊才暂时忍了,此时不再有顾忌,喝令一声,就两双方的人都绑了拖下去!

  太子将一包印玺交给霍云蔚,赵司徒亲自操刀,写了昭告天下的诏令,太子看了没问题,用玺,发了。

  太子接着发令,给霍云蔚、公孙佳二人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人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了,并且是“加”以前的职务都还在。这就是所谓“拥立之功”的好处了,原本霍云蔚资历勉强,公孙佳更是过于年轻,但是有了“拥立”,塞进政事堂也没人敢在这个当口说闲话。

  接着,太子说:“你们二人,要与司徒他们同心协力。”

  “是。”

  此时纪炳辉也赶到了,他本来坐镇家中,由纪宸带兵出面,清理干净杂事之后他再好登场。哪知燕王行动也很快,太子又很果断地公布了皇帝的死讯,纪炳辉是等不到一个从容压阵的角色了,只好赶了过来。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黄花菜都凉了。

  太子平静地看着他,说:“司空来了?”

  一旁小宦官递过来一套丧服给纪炳辉罩在袍子外面,赵司徒道:“来,列队参拜吧!”

  纪炳辉深悔自己当时没能与儿子一同前来!此时说什么都不合时宜,别人要拜新君了,你是拜呢?还是先聊你的小心思?

  山呼万岁,太子现在可以称为新君,或曰“皇帝”了。吩咐了一句:“各司其职。”又点了几个兄弟的名,邀他们一同为“先帝”入敛。

  他们还保持着乡下人的传统,儿子亲自给爹换衣服,送最后一程。

  霍云蔚抽空走到公孙佳身边说:“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城外还有大军,指不定出什么夭蛾子!城门也不能总关着!”

  “朱翁翁今天可真是!不然的话,请他出面就能镇一镇了,也够咱们从容调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