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3章简单的理论科普(2 / 2)

  同样的工作量,在地球上只需一天就能完成,放在别处,却需要两天。若是耽误的工期,改找谁说理去?

  时间不是距离,很难被换算。不同星球之间,不同的自转和公转所带来的时间差,会随着宇宙的年龄无限被放大。

  三。地球为什么公转

  前言;本想用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解释的,但考虑到万有引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还是用爱因斯坦的时空扭曲论了。文中观点,皆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是什么权威。如果有错,欢迎指出,一同交流。

  首先来说就是宇宙大爆炸。顾名思义,就是嘣的一声大爆炸,将原本是一团的宇宙炸开来,形成了宇宙现在的模样。但爆炸也意味着将所有被爆的物体施加上力。

  其次,就是爱因斯坦的‘时空扭曲论’。它和气垫床相似,如果上面没有任何物质的话,就会是一个自然平面。如果有物质的话,那么这个看不见的平面就会往下压,形成扭曲。物质的质量越大,扭曲的程度就越大。

  然后就是能量守恒。如果一个物体不受阻力的话,将会一直以均速运动下去。

  最后,就是把引力不能作为阻力套用在时空扭曲不能作为阻力上了。

  宇宙大爆炸给地球施加上力,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地球一直保持的均速运动,然后不小心进入了太阳的扭曲范围内。

  再然后,我就插举个例子从时空扭曲上来解释一下地球与太阳空间的关系:就像在气垫床上先放下一个小铁球在气垫床上压出一个小坑,后放下一个大铁球在气垫床上压出一个大坑。大坑幅度大于小坑,小铁球会滚向大铁球。

  但是,时空扭曲不能作为阻力,无法化解地球在宇宙大爆炸时所受的力。因此又,太阳的时空扭曲程度大于地球在宇宙大爆炸时所受的力,所以就导致了地球在太阳的时空扭曲范围内一直旋转,也就是公转,而没有与太阳相撞。

  不过,随着太阳的质量正在一点点减少,以及地球所受的力,仍在保持均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下(个人认为,主要因素还是在宇宙大爆炸时所受的力),地球每年都在远离太阳。

  因大爆炸所施加的力,整个宇宙直至现在都不断的膨胀。

  经测量,月球每年偏离地球3.8厘米,地球每年偏离太阳4厘米,那么太阳每年又是以多少的速度偏离某个巨大的物质,或者是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呢?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用经典物理学的万有引力来反驳我,说地球公转是离心力加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便会基于万有引力的反问,如果没有一定的初速度,那地球在刚开始进入太阳引力范围的时候,岂不是直接就被拉过去吞噬掉了?正如月球不会与地球相撞一样。

  而且太阳的引力足以扯断掉7500km厚的钢铁。钢铁的抗拉伸性就不必我多言了吧,基于这样的引力,就算地球的初速度能达到到绕着太阳转圈的要求,那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地球只会越转越快,可不会是现在的自转24小时一天,公转365天一年。

  所以,我才更倾向于使用时空扭曲论来解释,因为相比起经典物理学的万有引力,时空扭曲论在大宇宙背景下,更具有宏观性。

  四.宇宙是否真实存在。

  光速,是已知自然界最快的速度。

  据科学家们观察,宇宙存在了一百三十亿年。同样也是经科学家们观察,目前宇宙的直径已经达到了一千六百亿光年。

  宇宙的边缘正在以远超光速的速度进行膨胀,并且速度还会越来越快。

  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是不可能超过光速的。

  物质一般具有两种特性;一,静止时是有质量的。二,能够携带能量或者是传递信息的。

  宇宙显然满足了物质的这两种特性,却是能以远远超过几倍光速的速度进行膨胀。

  要么,是广义相对论出现了错误,需要修改。

  要么,宇宙本身并不真实的存在,我们只不过是高级纬度文明模拟出来的一场游戏,或者是实验。

  可不要觉得第二种猜测是在危言耸听,科学家们最新发现的量子纠缠现场,为第二种猜测提供相当扎实的理论证据,更是让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理论科学家罕见地犯了一次错误。

  什么是量子纠缠?

  用幼儿园水平的话语来进行解释;

  把一个人劈成两半,一半放在地球,另一半不管放在距离地球多远的地方,这俩半身体所做出来的动作,都会出奇的一致。

  当然,这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举的一个例子。

  放在任何一种生物上面,上述现场都不可能会发生。

  可放在粒子上面,却是结结实实发生的事实。

  至于宇宙的真面目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就静静地等着科学家们努力地为我们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只希望各位小朋友们的梦想,不要是成为什么蔡徐坤流量网红,更不要向往人民富豪之类的资本家。

  迟早有一天,我们人类的征途,会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