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早安!三国打工人第258节(2 / 2)


  他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穿着鞋子走进来的行为有多么的出格。

  于是那些文士又怀疑地转过头来,看向了孔融。

  孔融沉吟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不仅那些文士鱼贯而出,连廊下的仆役也都跟着悄悄退了出去。

  “国让,究竟出了何事?”

  “曹操突袭徐州,主公败退回下邳,袁家恐怕不久之后就要二伐青州了。”田豫一步步地走上前,声音沉稳之极,没有半点慌乱,“此处离庐江千里之遥,辞玉将军如何赶得回?而今在下失礼,想问孔北海当如何行事?”

  在孔融的印象里,这个忙碌的文官有一点较真的小脾气,但无论对待高门大户还是路边遇到的黔首都十分和气,是个温柔又开朗的年轻人。

  而此刻的田豫仿佛变了一个人。

  如同尘封在匣中的宝剑被人擦拭干净,将要展露寒光。

  第244章

  他少时托身刘备,在平原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县丞,一边熟悉政务,一边静观天下事。

  在田豫看来,徐州并不是一个好去处,曹操杀了几十万平民之后,这片凋敝残破的土地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恢复的能力不提,它本身的地理位置又太过开阔,除非获得一位雄主,否则四面皆敌的徐州早晚要被周边诸侯吞并。

  而刘备并不是那个雄主——他有雄主的资质,但他没有雄主的机运。他出身宗室,家乡却无法为他拉起一支兵马,给他一个可以慢慢发展的根基之地。

  尽管田豫因为陆悬鱼的闷棍被迫留下,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心怀这样的忧虑:徐州真的是太难守了,想要守住这片土地,他们需要不断地进攻,进攻,再进攻。

  主公的确也是如此做的,他与关羽和陆悬鱼都在不断地向着四面八方进攻,不断开拓领地,他们几乎创造了一个百战百胜的美梦。

  但梦终究是要醒的。

  田豫不确定在徐州全面告急的前提下,自己能不能守住青州,但在收到那封急报之前,他就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

  他因此为自己整理出了一些需要做的事,每做完一项,他的准备就更充分一点。

  收秋粮是一件,派出斥候在边界线上侦查是另一件,来寻孔融是相当重要的一件。

  对于青州,孔融的统治权是高于陆廉,甚至是刘备的,他的政权合法性来自于朝廷的公文,而他的名望来自于这些年来他在北海的统治,即使他是一个不惯俗务,过分清高的人,但他的确也让北海百姓得到了平静安稳的生活。

  因此孔融的态度对田豫十分重要,如果这位名满天下的孔北海听说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是收拾东西南下跑路甚至是投降曹操,那对于青州的士气而言是不可挽回的打击。

  秋高气爽,这座两面帘子都卷了起来,因而十分开阔,十分通透的书室里静得能听到树叶沙沙乱响。

  而孔融并没有开口。

  这位四十余岁,面白微须的中年人沉默了很久,久到田豫放在剑柄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刘使君此去淮南,是为朝命,为天子而战。”

  “是。”

  “因此刘使君有道义。”

  “是。”

  “但他输了,”孔融说道,“而且小陆将军也不在这里。”

  田豫的声音很沉,听不出什么情绪。

  “是。”

  孔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起身走到了廊下,望着院中的那棵树发起呆来。

  风吹起了那身宽袍大袖,也遮住了他的面容。

  于是放在剑柄上的手握得更紧了一寸,甚至不自觉地用了力气,因而藏在鞘中的剑微微动了一下。

  “我素来不善征战,这些青州的百姓们也是如此。”

  田豫不再说话,静等着孔融将话说完。

  “但我们愿与刘使君——”孔融停了一停,“还有小陆将军,同进同退。”

  那股左右佩剑的力量消失了,它化为了一股新的力量,充斥在田豫的胸腔里,蓬勃地跳动起来。

  “你们若守一日,我们便跟着你们守一日,”这位中年文士转过脸,冲着田豫微笑起来,“你们若退,我们便与你们一同退去徐州便是。”

  袁绍府邸的院子里也种了些杨树,这阵风自南向北吹进邺城时,这位统领冀州与并州,并且即将全据幽州,顺便还占了半个青州的将军正召集了手下的谋士们,想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孟德欲攻刘备,劝我趁其空虚之时出兵青州,卿等作何想?”

  河北谋士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相同阵营还要最后确认一下口径与态度时,沮授已经出声了。

  “刘备奉朝命而行在先,而今袁公路未败,曹孟德却乘其不备,行以暗箭。此举无异于与天下为敌,主公岂能为其张目?”

  袁绍的脸色一下子淡了,谋士们立刻又交换了一个眼神,有几人看向沮授的目光不免带了点怜悯,还有几人则掩饰不住幸灾乐祸。

  而沮授仿佛全然没注意到这些小动作,但他的语气却和缓了下来。

  “若主公只想要青州,那实在不必此时出兵,”他这般说道,“鲁仲连语,‘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刘备能全据徐州数年,如何没有根基?曹孟德想攻下徐州,势必也要一番苦战。”

  袁绍摸了摸胡须,缓缓点了点头。

  “待曹操剿灭刘备,主公可奉朝命,再行出兵,全力南下,将青徐收入彀中自不在话下,汝南与两淮之间,难道还有人能与主公抗衡吗?”

  沮授的这一番分析入情入理,不仅袁绍赞许地眼睛一亮,连几名谋士也陷入了沉思,琢磨沮授这一番谋划的未竟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