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050(2 / 2)

秋葵未看见那老头,只被他这声给吓了一跳,说:“这大白天的,哪儿来鬼?“

“就在那啊!“卫临渊指着那边院墙根时。那白发老头正缓缓朝这边走来。

只见其身穿一件补得全看不出原貌的道袍,稀疏的白发梳在头顶,发上竖插一根木簪子。

这道士的发簪戴法可是有讲究的,比如这竖插的,则是清道,不可结婚生子,一身信道供奉三清,横插的话,则是混道,也习道法供奉三清,不过可结婚生子,如今天下那些道门世家,基本是当年的混道下山自立门户而来的。

姜无重也看见老道士了,叮嘱卫临渊说:“小木鱼,不可妄言,他并非是鬼!“

“不是鬼?“卫临渊又上下打量了一番已在近处的老道士,瞧他骨瘦嶙峋,应就是马夫说的那个老道士,竟还没死,那得多大岁数了!

老道士走来,见三个年轻人在自己观中站着,以缓慢低沉的老声道:“闻门响声,贫道还以为是夜猫又跑进观了,这些个夜猫都快成精了!“

说着,他想起进来的这三个年轻人来,转身往前走的步子顿了一下说:“观里好些年未来过人了,你们若要烧香,就去三清殿里,不过贫道猜你们并非来烧香的!“

秋葵对修道者自来十分尊敬,忙得体回答:“道长,我们确实不是来烧香的,而是来贵观借一样东西!“

“借东西?“老头笑了笑,往前面的三清殿步去。

“这观里头的平日烧的香皆是贫道用树皮磨粉自制,除了那堆香,啥也没有,你们借甚?“

秋葵也不知借什么,目光移到姜无重身上,见他已跟随老道步伐往三清殿中走去,她也跟了上去。

进殿之后,他取了三炷香各拜三清。

老道士此刻注意到了他,站在一旁借着殿内有限的光打量他,半响,问道:“这位年轻人今年年岁多少?“

姜无重问他:“姜道长是问我入世年岁,还是出世年岁?“

姜道长?

老道士神色有变,这话深意他自然听得懂,赶紧回答:“自然是出世之年岁。“

姜无重掐指算来,接着答道:“距今刚好三百九十九年!“

老道士大惊,当即双膝跪地参拜道:“云烟观第二十二代弟子姜暮云拜见祖师爷!“

“我此番肉身现世,不过是凡夫一个,不必行此大礼。“

站在一旁的秋葵与卫临渊面面相窥,这老道士也姓姜,叫他祖师爷自是姜无重的门下弟子,那么此观庙岂不就是姜无重从前的观庙?

皆知姜无重乃上神,法力无边,曾有八大玄门家族信奉,却如何也不将他与眼前破观,还有这古稀落魄老道联想到一起。

难怪,他方才来时,有一种暮色下人影消瘦的落寞之感。

想这世间世事无常,连得大道历劫成仙者亦不能摆脱衰败之运,身为凤家人的秋葵更是感同身受!

她也突然在这一刻明白,为何姜无重会应奶奶之所求肉身现世来助她,也许她不忍心这些曾信奉他的氏族,就如这破败的观一样,只等崩塌吧?

他也怕自己并非可助之人吧?

所以才会让秋葵向他证明自己可以信任他。

她突然想明白了姜无重曾让她供奉之物是什么。

世人可顿生,亦可渐灭之物,不正是世人仰望神明时虔诚的心吗?

原来,他要之物这样简单,从来就不是什么奇珍异宝,需上刀山下火海才可得。

但是,他要之物又那样复杂,因为世人是这世间最善变的,真心能随时奉上,也可慢慢收回。

这一刻,看着三清殿中姜无重清寡的身影,秋葵只觉落寞,她想走过去,像往常一样牵着他的手,想告诉他,他要的真心。她早已奉上,并且此生不改。

但她刚迈步向前,姜无重便转身轻声交代她说:“秋葵,你与小木鱼去外面等我!“

卫临渊十分好奇那厉害的法器在何处,此时听他打发自己出去,自然不乐意,说:“哎哟,妹夫。这都到了你老观了,是有什么宝贝我与你家娘子也看不得嘛?太生分!“

老道士闻他此言,面露惊愕地看向秋葵,“这是??“

“她姓凤!“

老道士皱眉,像在思索何事。

秋葵知道姜无重叫他们回避必有其理由,所以就转头叫道:“哥,我们出去吧!“

说完她就先一步出去了!

见她出去了,卫临渊也不好死皮赖脸不走。也跟了出去。

秋葵站到外头的香炉边上,此刻天色还早,太阳已有些毒辣了!

卫临渊虽出来了,但还惦记着里头,他说:“小秋葵,你就不好奇他们要说什么?“

“夫君想告诉我,自会告诉我的!“

“哎哟,当初哥在坪山村第一次见你时,就觉得你这丫头古灵精怪,有勇有谋,十分有主意,怎么到了这姜无重面前,就啥变成个呆子了?“卫临渊一脸嫌弃说。

秋葵不以为然回答:“那我就当他的呆子好了!又何妨?“

“啧啧!“卫临渊摇摇头,转身就趴在殿门边竖起耳朵偷听里边的人讲话。

听了会儿,他招秋葵过来小声说:“呆子,快来听,哥听不明白呢!“

“不听!“

“快来,他们好像说到了那张符的主人!“

秋葵一听到这个,再也经不住诱惑,几步走过来,与他一起趴在门框上竖耳偷听。

“九十九年前,正值大旱之年,有一婴孩全家皆饿死了,婴孩的娘亲将最后一口奶给了婴孩便撒手去了。我师父当夜在观中打坐入定,神游间去了一座村庄,见村中皆是饿死的村民,心中悲叹世人之苦,又闻婴孩啼哭之声,便知村中还有活口,他想,自己既能入定间神游。想来这婴孩与自己有缘,便连夜寻着路找去,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到了那个村庄,并且找到了一个躺在母亲尸体里的婴孩,那个婴孩便是弟子,师父后来给弟子取名姜暮云,年轻时候我悟性不够并不懂,是足足守观五十年才渐渐明了,云烟观二十二代守观人,每一个皆在观中到死,我是最后一个守观人??“老道士的声音透着沧桑,听在耳里却字字清晰,他叹道:“祖师爷,弟子等了好多年了!曾以为等不到了!“

“一切早有定数。“

老道士道:“三清殿中所镇之物??“

“嗯。“姜无重语气淡淡说:“也是时候取走了!“

老道士点了点头,担心的问:“祖师爷,殿外的凤家女会否再步她后尘?“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