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六节 升官了(1 / 2)

第二百二十六节 升官了

古代言情

李世民连忙禀报道:“启禀父皇,儿臣奉命前去赈灾,河北道的情况极为不乐观,那些官员缺乏抗灾就灾的观念和常识,有些人根本连受灾地区都没有去过,一应公文都是在衙门里编造的。儿臣已经严厉训斥了那些官员,督促他们去受灾现场察看实情。不过,据儿臣来看,有不少州县的农田受灾严重,朝廷必须及时筹备粮食赈灾。不过,”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转,道:“在这次水灾当中,归顺州刺史高调度有方,亲自去受灾现场巡视,督促各县加强救灾,虽然有两个县依然损失严重,但对灾后灾民的安抚作得很及时,也很到位。最值得赞赏的还是怀柔县的县令张陵,他县里有一个水泥厂,在大旱之际,便已经想到重新修筑河堤,并且考虑到大旱之后可能大涝,组织青壮进行防灾训练,避免走弯路,而且还编制了一本抗灾救灾的小册子。尤为难得的是,在水灾过程中,张陵始终在河堤上组织人员看护河堤,他的夫人也组织了一批人在后面送水送粮,而且还写了一张防治疫病的方子。”

李渊听得连连点头,张陵提出‘井灌’抗旱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对付水灾也有一手,尤为难得的是他亲自在河堤上组织青壮,这可是那些‘千金之子’都很难做到的。

“这一次水灾,各县都有为数不少的死亡人口,农田损失严重,唯有怀柔县,一人未死,农田基本完整,仅有小部分受损,相反的是,一些年久失修的住房损失严重,被水一泡,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我回来的时候,听说怀柔县已经组织灾民自己动手修缮危房,他们县里的那个水泥厂还免费提供水泥。可以说,这一次水灾,怀柔县根本无须朝廷赈济。”

李世民将那本小册子取出,双手递给李渊:“父皇,这就是那本小册子,防疫方子就在里面,上面有一句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防总比治来得轻松一些,投入也少一些。”

“待我看看。”

别的话李渊不知道是否上心,但这疫病方子却是打动他了,在那个时代,疫病一旦爆发,能做的只有隔离,然后等待死亡,听到有疫病的方子,他连忙抽出来看。

“开水、石灰、大蒜……这都是些什么东西?”李渊当然不会以为自己的儿子会愚弄他,但确实有些看不明白。

“夏小婉曾经说过,防大于治,疫病的出现不是鬼神降下的惩罚,而是因为在恶劣环境下,人为的不注重卫生所照成的,除了这些之外,用酒精也可以起到消毒作用。”李世民照本宣科把夏小婉的话说了一遍。

“那个水……水泥厂也是夏小婉办的吧?”李渊问道。

“是。”李世民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可惜啊”

李渊摇摇头,“你先退下吧,余事早朝再议。”

李世民应了一声,行礼退下,出门之后,脸色却不太好看。现在他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浮上表面了,李建成借李渊之手,大肆打压秦王一系的官员,连刘文静都被李渊藉故杀了,为了抵消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李渊开始频繁派他处理民事,而让李建成、李元吉主管军事行动,他觉得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慢慢地束缚下来。

听着李世民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渊脸上的神色也很复杂,李世民打仗是一把能手,处理民政似乎也愈来愈得心应手,反观太子建成……不能说他是庸才,但比起李世民,那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可能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敦厚了。

李渊属意长子继承皇位,不仅仅是因为立长不立幼的古训,主要还是因为李建成的禀性,由他当皇帝,天下可以稳步发展,毕竟人心思定,而李世民若是上位,恐怕天下皆不得安宁……从某一点上,李渊的忧虑是正确的,李世民当政虽然有‘贞观之治’,可也是一个刀兵四起的年代。

第二天上朝,在浪费了一堆口水之后,朝臣们总算将注意力集中到河北道灾情上了,四方征伐尚未全息,朝廷的日子也挺紧的,所以一提到赈灾,堂上诸公们一个个都做老僧入定状……不是他们无能,正是因为他们太有能力、太明白了,所以这事情不能出头,所谓‘拔起萝卜带起泥’,赈灾牵动钱粮,牵动方方面面的关系,明哲保身才是正道。

李渊也是见怪不怪,这种场面他也麻木了,提到议事日程上,也只是为了强调一下,具体事务自然有相关部门负责,所谓的‘钦差大臣’也不过是在出了紧急事务时,才派出去的,否则还要那位衙门干嘛

不过,在退朝之前,李渊还是口头褒奖了李世民一番,并且拟定了两份嘉奖旨意,一份是给归顺州刺史宗如俊的,另一份却是给怀柔县令张陵的。

而在怀柔县,小婉做生意忙得很,水泥窑连轴转,大量出产水泥……主了本县修缮房屋之外,邻县也过来采购,马车都堵门口了。李世民所报有一点是不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免费,至少本县乡绅和商户不免费。

好的产业会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就像一个链条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水泥窑为例,需要大量的沙子配套使用,这就应运而生一个新的产业――挖沙。

白沙河,白沙河,这沙子是不缺的,而且挖沙子既能与水泥配套使用,还可以疏通河道,给村民增加收入,所以灾后的怀柔不仅没有往年那种颓败的现象,反而显得生气蓬勃,而最让怀柔百姓心安的是,这次旱灾、水灾,对于农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加上全体乡绅的免租活动,他们今年完全不用愁吃饭的问题,就像李世民所禀报的,即便没有朝廷的赈济,怀柔县也能轻松度过这次灾害。

小婉乐得很,这次水灾累是累了些,可也名利双收,眼看银晃晃的元宝和黄澄澄的铜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进钱箱,她美得直冒泡。

“阿陵,你说这秦王殿下回去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有消息?”小婉问道。

“什么消息?”张陵没反应过来。

“朝廷的奖励啊”小婉理所当然地道:“怀柔县这一次水灾,一个人也没死,甚至连朝廷的赈济都没用,理所应当表彰你啊”

“干不好,是我失职;干得好,是应该的。哪能因为这个就要求表彰”张陵的表现却是云淡风清。

“迂腐”

小婉对他的高风亮节嗤之以鼻,不过,看着房间里那一个个钱箱,她还是觉得心里暖融融的……怎么感觉上有向葛朗台同志靠拢的趋势?

灾后重建,虽然形势喜人,却也不可疏忽,张陵每天早早的上衙,然后就骑着马东奔西跑……这个县令当得忒累。

小婉心疼,每天都是亲自下厨做饭,给张陵搞了个营养配餐,再加上他每天都坚持练拳、练功,虽然人看着消瘦些,但精神头却是不错。

这天,张陵刚办完公事,坐在堂上,衙上大部分衙役已经散了,只有刚刚升任县丞的姚永国跟张陵商量公事,小婉刚刚做了酸辣汤,便装了两碗。刚来到前堂,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门上的衙役匆匆地跑进来禀报:“大、大人,外面有人来宣读圣旨,请您出去迎接。”

“传旨?”张陵正跟姚永国讨论公事,一时没反应过来。

“快去接旨”小婉在旁边可听得明白,连忙催促道。

张陵这才和姚永国快步来到外面,直接一名穿着内侍袍服的中年人和几名侍卫正站在那里,皱着眉打量这县衙……这县衙属实是寒碜了点儿,大概从文帝的时候就再没修缮过。

这阵儿也没有什么废话,张陵带着一干人等也不顾地上是不是脏,全都跪倒在地。

“你就是张陵?”那名内侍……也就是太监,打量了一眼张陵,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大概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年轻。

“是。”张陵恭恭敬敬地答道。唐朝的太监虽然没有明朝那般势利,可也不是好惹的,关键时候歪嘴,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才敲八斗的李白,不就是被高力士歪歪嘴,给遣返老家啃玉米去了吗?

验明正身之后,这名内侍笑了笑,然后取过圣旨展开,以那独特的公鸭嗓音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怀柔县县令张陵,在为官期间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现擢升为水部书令史,正六品,赐白银一千两,绫罗五匹,钦此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