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把星际技术上交了第59节(1 / 2)





  古景耀也不确定从《天工》开始,是否能够改变整个学术圈的现状,但至少夏国官方不愿意同流合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阶@级@斗@争。

  表完态之后,古景耀放下茶杯继续说道:“当然,要达到这个最终目的,并不能够一蹴而就。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确立起《天工》国际顶刊的地位,并且确定《天工》不收取版面费的原则。之后其他的东西,我们可以慢慢改。”

  许部长等他说完,才说道:“曹院士和古顾问我明白了,总的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不收取版面费的决定的,现在支持收取版面费的学者们还有不同的意见需要补充的吗?”

  没有人再开口,古景耀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些支持的人也不是真的想要交版面费,自然没有别的话可说的。

  再说了,这事古景耀和曹院士的意见统一,其实也就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他们支持也没用,还不如省点口水。

  许部长等了两分钟见没人开口才说道:“既然没有不同意见,那么这个议题就过去了,之后我们会综合各位学者们的意见统一考虑。接下来讨论下一个议题,《天工》期刊的发行时间,目前的意见主要有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请诸位畅所欲言。”

  学者们先看了看古景耀和曹院士,曹院士年纪大了,一副精力不济的样子,半眯着眼睛;古景耀好像是刚刚话说多了,一直在喝水,谁都暂时不打算开口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有人轻咳了一声抛砖引玉:“我觉得月刊和年刊都可以排除。月刊时间太短了,《天工》对文章的要求比较高,月刊的话恐怕凑不够水平足够的文章。年刊又太长了,现在正是我们要抓紧建立《天工》权威性的时候,时间太长变数就大了。”

  这个倒是没有引起反对,大家也都觉得月刊太短、年刊太长,但到底做季刊还是半年刊,就有很多分歧了。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很快就有第二个人出来说道:“我觉得半年刊也太长了,虽然说一篇好的论文,有时候值得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去验证,那可是对论文本身来说了。对期刊来说,必须得持续每一期都刊登好的论文才能够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如果做半年刊,那得等多久?”

  这是激进派,保守派自然要跳出来反驳:“对于一个初创的学术期刊来说,对重要的是口碑,只要稳扎稳打做好口碑,多花费几年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做季刊快是快了,可是以《天工》对论文的要求,你确定一个季度的时间真的能够积攒足够多足够好的论文吗?

  “尤其在《天工》初创的阶段,我们基本上不可能指望来自其他国家学者,甚至于本国一些学者的投稿,如果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文章,季刊你准备拿什么发?滥竽充数吗?”

  激进派也不会任由保守派嚣张,立即反驳:“怎么就没有好文章了?现在我们不就收到了很多符合要求的文章吗?而且一期还放不下,有些不是已经排到了第二期吗?还有一些在修改之后也完全可以发,文章哪里不够吗?在古顾问的帮助下,现在大家在工作中经常有新的想法,排除一些不能发的,能发的也有不少吧。”

  他的支持者也说道:“是啊,现阶段我们内部的文章就基本上可以支撑起来前几期了,等到前几期期刊发行之后,相信《天工》的地位也就基本确立了,到时候自然会有来自国际上其他学者的投稿,更加不需要担心没有文章的问题。”

  这个会议持续开了一整天的时间,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结束,许部长把学者们一一送出去,这些都是夏国科学界最重要的一群人,损失任何一个都是夏国不可承受的。

  古景耀上车之前和月球登陆计划的负责人佟院士、李院士打了声招呼:“佟院士、李院士,我明天去找你们聊一下广寒宫的事情。”

  佟院士和李院士点头答应然后匆匆离开,他这段时间的工作比古景耀还忙,今天来开会真的是抽空,现在马上就要回去继续工作了。

  两人离开之后,田院士朝着古景耀走了过来:“古顾问,有没有时间聊一聊?”

  田院士也是材料学方面的学者,他还是京华大学材科院的老师,之前和古景耀聊过天的孟教授以及何老师的一生之敌张老师都是田院士的学生。

  另外那位李钦俦李院士则是孟教授在本科阶段的老师,孟教授本科不是在京华大学念的,他本科学校的材料学专业比起京华大学更高,不过考研的时候因为一些现实原因,孟教授到了京华大学的田院士门下,但即便如此孟教授和李钦俦院士的联系也一直没有中断,李钦俦院士也一直把孟教授当成自己的亲传弟子看待。

  对此田院士也没什么想法,他和李钦俦院士虽然都是搞材料学的,但主要的研究方向不同,也没什么竞争,他也没有那么小肚鸡肠,不高兴学生有别的老师,有人帮他带学生有什么不好的?

  古景耀沉吟了一下,他之后的时间基本都排满了,迟疑了一下说道:“田院士,您要是不介意的话,上车去我家里谈?”

  “行!”田院士也很干脆,直接就上了古景耀的车。

  田院士的助理一脸懵逼,不过似乎也有点习惯了老板的性格,很快反应过来,苦笑着和古景耀的助理席敬商量:“那我们开车跟在你们的车后面行吗?”

  席敬是记得田院士不住在那边的别墅的,迟疑了一下说道:“可以是可以,不过安检会比较严格,另外你们的车可能开不进去,要不你们留一个人把车开回去,剩下的人直接坐我们的车?等古顾问和田院士谈完,我们这边再派人送你们回去吧。”

  田院士的助理想了想,似乎也觉得这样更方便,边点头道:“那就麻烦你们了。”

  田院士和古景耀可不知道助理们在讨论什么,关上车门之后,田院士问道:“古顾问,车上方便聊事情吗?”

  古景耀看了一眼司机和坐在副驾驶座的马上校,点头说道:“可以,我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绝对可信的。”

  田院士也就是想要一个答案,并不深究其中的逻辑,直接道:“古顾问,我们设计的舱外航天服的材料在防辐射问题上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案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我了解到您之前实验室设计的一种新型材料防辐射的效果非常好,想要跟您了解一下。”

  古景耀也看过田院士的团队提交的报告,此时回忆一下大致了解了他们遇到的问题,沉吟道:“我的实验室合成的新材料在防辐射的性能上目前来说确实是蓝星最好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比在实验室中的成品差多少。但这种材料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不够,而且也不耐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温差太大也不行。”

  古景耀说的这几个问题,比如材料强度、耐高温耐低温、能够承受温差变化,都是太空材料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在太空之中,这种材料制作成的宇航服就是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强度是非常重要的,要是强度不够造成宇航服破损将会威胁航天员的生命。

  而各种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以及极大的温差,都是在太空中经常会遇到的环境。

  在太空中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当太阳直射的时候,温度就上升到几百度甚至更高,而等到离开太阳直射的范围,同样因为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温,温度又会很快降低达到零下一百多度甚至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没有大气层或者大气层很稀薄的非恒星类天体昼夜温差很大的原因所在。

  田院士说道:“我对这种材料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我想或许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直接应用肯定不行,但或许能想想别的办法。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得到这种材料的详细报告,如果能够有样品就最好了。”

  这点倒不是什么难事,虽然这种材料现在主要提供给军方,如果是提供给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自然也是没问题的,古景耀爽快地说道:“可以。我明天就让人把详细报告和样品送到你们研究所去。”

  田院士连忙道谢。

  古景耀沉吟了一下又说道:“我的实验室做出来的这种防辐射材料,防辐射的原理主要是其中的材料分子排布结构,这点在详细报告上也有体现,你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些地方我们也有没有搞清楚的地方,比如用其他材料尝试同样的分子排布结构都无法得到稳定的结果,这点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没有详细研究过,你们可以研究一下。”

  田院士有些惊讶地道:“结构反射辐射吗?”

  古景耀:“没错。”

  田院士:“这样的话,结构应该是非常致密的了?毕竟很多辐射的波长非常短,材料结构不够致密的话辐射会从孔洞中直接穿过去。只是这样一样,材料的重量会不会太重了?”

  他主要考虑,宇航服是需要航天员穿在身上活动的,现在的航天服本来就不方便行动了,将来如果在太空活动成为常态,航天服肯定要优化考虑航天员的行动能力。

  古景耀道:“重量倒是还好,因为材料本身是比较轻薄了,只有两层结构,不过如果你要进一步控制穿透的辐射量的话可以考虑多加几层结构,至于具体选择几层结构的排布,这就需要你们综合考虑了。当然我之前说的材料强度、耐高温、耐低温、耐温差变化这些问题,也都是你们需要着重考虑的。”

  田院士点头:“我明白。另外,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结构变形的问题,虽然进行了多次的分析和尝试,依然无法找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也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在提交的报告中也有提及,不过您可能比较忙,一直没有对此给出答复,我们这段时间又进行了几种新的尝试,希望能够听听您的意见。”

  这个问题古景耀也记得,没办法他记忆力太好了,“这个问题……我确实打算往后放一放,而且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就自己解决了。不过,既然这样,等到了家里我们再详谈吧,最近几次新尝试的报告你带了吗?”

  这个问题不是说不重要,田院士他们项目组确实非常为此困扰,但古景耀现在每天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而田院士项目组并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工作就陷入停滞状态,在古景耀这里就属于可以往后放一放的问题。

  可既然田院士都直接找过来了,今天晚上古景耀也确实没有别的安排,那就先跟他聊聊也行。

  田院士也有些不好意思:“报告带了,就在我助理带着的笔记本电脑上。不好意思,耽误您休息时间了。”

  虽然他本来就是打着这个主意,他自己也经常在应该休息的时间工作,但是拖着别人跟他一起加班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