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章(2 / 2)


  阿菊自己跌到了最底处,深知其中的苦。人在那苦中,若还笑得出来,只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向人乞讨巴结,另一种则是真的生来憨朴,再苦再难都碾压不死。黄瓢子那笑容里虽也有小心赔笑,目光里却没有讨要的饥馋。阿菊看到那目光似乎不住在说:“我有,我够。”

  她果然没有看错,虽然黄瓢子一辈子都恐怕难给她爹娘在时的富足,却能让她一辈子稳靠。她极知足。

  成亲几年来,两口子从来没有口角,哪怕起了争执,也总能往一处想,心平气顺寻出个好主意。唯独这一回,黄瓢子不听她了。

  对这人世,阿菊心里若说还有什么不平,那便是彩画行其他那几家。自己的父亲原本是里头最重情义、手艺也最高妙的一个,可如今那几家个个昌盛丰足,唯独她家,落了个破屋窄院、门户寒微。一听到张用说那几家一起要遭难,她心里涌起一阵快意。她知道这快意不好,却忍不住。她能做的,也只有不笑出来。黄瓢子却听从张用,要去解救。当年的愤怨委屈顿时一齐涌了上来:我爹落难时节,谁来解救过?我们姐弟被撵出家门,谁来看顾过?

  黄瓢子走后,做起活儿来,她心绪才渐渐平复,想起当初何扫雪收留、史大雅说媒,彩画行其他家也都出钱出力,不由得暗自愧疚。但这愧疚旋即又反激出一些不平。自从受了那些恩,她像是背了块石头一般,在那些人面前,始终直不起腰身,唯有尽力设法回报那些人。何扫雪还好,她行了善,并不计较你如何待她。彩画行那几家则不同,见到她,多少都有些不自在,似乎不愿多睬她,怕她不知足又要索讨什么一般。而她,除了报恩,偏生还得时时仰仗那些人,给丈夫谋些活计。

  她不由得深叹了口气,这便是穷贱的苦处。你不得不受人施舍,不得不一辈子感念。为生计又不得不始终矮着身子、厚着颜面、赔着小心,由着人把你看得越来越轻贱。最可怜,是你原非狠心歹肠之人,却唯有等那些强过你的人落难,才能让你舒一口气。

  想到此,她眼中忍不住滴下泪来,忙用湿手背抹掉,不愿再多想,用力捶打起衣裳。这时,院门忽被推开,有人走了进来。抬头一瞧,是个十来岁的小厮,常日里专替人跑腿送信送物,名叫陈六,阿菊的弟弟何奋便常使陈六来送东西。阿菊见他拎着个竹篮,忙要站起身,一对儿女已经欢叫着扑了过去,争着抢过那只篮子,嘴里欢叫:“舅舅又送好吃食来了!”

  “阿嫂,这是何哥让送来的桃穰酥,还有你要的磨刀石。”

  “多谢!阿奋怎么自己不来?我都两个多月没见他影儿了。”

  “他说官里公事忙,今天又摊上一件远差,耽搁不得,已经启程去洛阳了。”

  “这么急?”阿菊纳着闷看陈六出去,回头一瞧,小儿女已经揭开篮子盖布,各抓出一块桃穰酥吃起来。

  “两只馋痨虫。”阿菊笑骂着,提起篮子拿进厨房,将桃穰酥一块块取出来,搁进食盒里。桃穰酥拣完后,最底下有个黑布包,她伸手去拿,很沉,忙用两只手打开,一瞧之下,顿时惊住。

  里头哪里是磨刀石?亮锃锃,竟是银铤。一锭五十两,共有六锭!

  第十四章 摔盆

  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棋经》

  黄瓢子继续去访第三家,青绿孟家。

  青绿装全称叫青绿叠晕棱间装,不做花饰,纯以青、绿二色,以深浅叠晕之法,或内青外绿,或外青内绿,互为映衬。画饰之后,斗拱梁柱如同碧琉青玉,极清雅莹秀。五彩、碾玉、杂间等装,黄瓢子从不敢奢想,也觉着过于繁丽,他心底里最爱的便是这青绿装,常暗暗盼着有朝一日能学到这手艺。可一门手艺如同别家一座钱库,轻易哪里入得去?年纪越来越大,这心也随着慢慢灰掉,只能偶尔白馋白羡一番。

  黄瓢子曾听父亲说:“心品便是艺品,有哪等人,便有哪等艺。”这话他越活越觉得有理。像他自己,一没灵性,二没巧劲,三又不善讨好别人,只会埋头吃笨苦。这土块一般的心品,能学到这黄土刷的手艺,已是满限了。而像五彩史家父子,即便立在那里不言不动,瞧过去也满眼贵气。碾玉典家则是一门雅气。杂间装黎百彩,虽然为人有些老滑,却也百灵百透,难怪能将杂间装振兴得那般煊赫。

  至于青绿孟家,如今掌门的叫孟青山。京城彩画名家中,孟青山是最清静的一个。常日间,除了彩画营生,孟青山便只爱花石竹木。他在北郊陈桥门外置买了一座园子,自己种花养树,极少与人结交。恐怕正是这般清静人品,才练得出那般清逸手艺。虽然只有青绿二色,在他手底下,却能演化出许多清趣逸境。黄瓢子曾见识过孟青山彩绘的一座楼宇,整幢楼看过去青莹莹、碧鲜鲜的,像是用青锦绿缎绣成。走近再细看,那青与绿又各有不同:朝阳一面,碧水天光一般明透;背阴一面,翠竹清池一般幽秀;两侧则晴空绿树一般翠静。单是一面斗拱,中间左右上下也都深浅有别、渐次变化,简直如同碧水青影凝冻而成。黄瓢子当时连连惊叹,青和绿,每日都见,哪里知道其间竟有如此多层层叠叠、浅浅深深变化。

  每回见到孟青山,黄瓢子都有些局促,一个字都不敢多言,生怕惹得孟青山厌烦。他曾听阿菊说,岳丈何飞龙最好热闹,性情正与孟青山相反。当年何飞龙几次邀孟青山一同去欢聚畅饮,都被孟青山冷拒,令他当众难堪,因此,两人始终不和。黄瓢子不知道自己今天这般冒冒失失过去,会不会惹恼孟青山。何况,看五彩史家、杂间黎家,似乎并没有出什么祸事。孟青山那般清冷人,恐怕更不会卷进什么是非中。

  黄瓢子犹豫了一阵,忽然想到孟青山的弟弟孟清溪。虽然一母同胞,两人却大为不同,孟清溪手艺远不及兄长,性情却极躁进,事事都要争出头。每回彩画行相聚议事,孟青山能避则避,孟清溪却不请自到、次次不缺。不论关不关己,都要强说几句,却极少能说得近理。又一张口,嘴角便要斜撇,人都背地里笑他是“孟歪嘴”。

  黄瓢子心想,青绿孟家若遇事,怕也该是弟弟孟歪嘴,不如先去他家瞧瞧。两兄弟家其实在一处,孟歪嘴好酒好赌,不置家业。孟青山只得帮扶他,将自己那座园子分了几间房给弟弟,出钱替他娶了亲。又嫌弟弟成日呼朋聚友,不得清静,索性起了道墙,给弟弟隔出一个小独院。

  黄瓢子提着箱子一路来到陈桥门外,寻到孟家那座宅院。东边青瓦粉墙围着一大座园子,里头花木葱茂。西边角上窄小一座院子,墙皮斑驳、门漆剥落。两下里对照,像是人穿了件雪白长衫,腰间却系了个脏布破袋。

  黄瓢子走到小院门前,轻轻叩门,半晌,门开了,却是一个年轻妇人。一张大宽脸,眼珠子圆瞪瞪的,左边颧骨上一片青瘀,孟歪嘴的娘子马氏。这妇人在彩画行极有名,心气极高,性子又刚强,自从嫁了孟歪嘴后,百般不如愿,夫妻两个时常吵闹厮打。她颧骨上那片青瘀恐怕又是孟歪嘴打的。

  “黄瓢子?啥事?”妇人气横横问。

  “孟二嫂好,孟二哥可在?”

  “没在!”

  “出去做活儿了?”

  “老娘哪里知道?”妇人说着就要关门。

  黄瓢子忙取出一罐姜豉:“这是我浑家才酱造的姜豉,让我送一罐给二哥、二嫂,闲时略过过口。”

  “你们两口儿总是这么有心,连我这歹命背时货都常记着。”妇人神色顿时和缓下来,眼圈不禁泛红。

  黄瓢子瞧着,心里一阵恻怜,又混着些自叹,我们夫妻两个竟也有被人感戴的时候。他怕马氏真的滴下泪来不好看,忙转过话头:“隔院孟大哥不知可好?许久没拜问过了,又怕搅扰他。”

  “伯伯他善人得善报,其他都好,只除了我家那贼骨头时常让他不安生——”妇人眉头又拧了起来,“那贼骨头灌黄汤灌成了鸡爪风,画刷子都拿不稳,却整日痴想发迹。这一向又疯症起来,燎毛赶屁,想入《百工谱》。连伯伯那等手艺都不敢想,他却歪扯着那张尿泡嘴,指天戳地夸口。这两天不知又去哪里赶丧挺尸了,只愿老天收了他,从此大家都清静!”

  黄瓢子不敢再接话,小心赔着笑,道了声别,忙转身离开了。

  范大牙忙离开砧头老孙家,往城里赶去。

  那萝卜案中,张用推断杀乌扁担和任十二的是独眼田牛,却不清楚动因。照老孙头浑家所言,田牛中意老孙头女儿阿善,阿善又似乎曾被乌扁担强暴过。杀因恐怕正在这里。那妇人又说清明那天天黑时,阿善回过家,却不肯过夜,神色瞧着有些不对。独眼田牛又在巷口等她,两人莫非在合计报仇?当天夜里,乌扁担和任十二便被杀了,这应该不是巧合。

  昨天晚上,阿善又托人给他爹送来一张钱契,竟有二百贯,这么大一笔钱不知又从哪里得来的,这里头怕还有其他隐情。范大牙原本觉着这差事太过琐屑,不值得跑腿,这时又有些动心了。

  他一路赶到丑婆婆药铺,寻见了那个姓林的管账。那人去年打了一桩官司,还请了讼绝赵不尤替他诉讼,是范大牙经的手,因此认得。

  “林主管,你店里可雇了个叫阿善的妇人?”

  “嗯,不过她已走了。”

  “走了?啥时候?”

  “走了有一个多月了。”

  “一个多月?!她去哪里了?”

  “她说有个财主雇她。”

  “哪个财主?”

  “她没说。”

  “她在你店里时,有没有一个独眼汉来寻过她?”

  “是有个独眼汉,来过许多回,不过他并没寻过阿善,只在我店前头探头伸脑瞅阿善。我问过阿善,阿善却说不相识。那神色瞧着却并不是不相识,还有些羞恼。我见她不愿见那人,便出去喝走了那独眼汉。那独眼汉涨红了脸,赶忙走了,看着倒不是那等泼皮无赖。那之后,便再没见过他了。”

  “多谢……”范大牙犯起难来,这线头又断了。临转身之际,他忽然想起来,从怀里取出那个牙药瓶:“林主管,这治牙疼的龙骨粉你店里有么?卖多少钱?”